生涯规划——影响孩子的一生时间:2016-11-10 来源:网络 点击次数:1000次
孩子用12年时间提高分数,却用几天时间来选择人生,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。
我是80后,小时候上学,老师给的评价大多都有一句“此生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”,是啊,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,自己也没有人生的目标,对“照本宣科”实在提不起兴趣,只好“身在曹营人在汉”了。
当我上高三的时候,面临填报志愿,老师问我填什么,我哪里知道,别说大学有些什么专业,就是全国有些什么大学,我都不清楚——当然北大、清华还是知道的,爸爸妈妈因为是教师,就说报师范院校吧,当老师挺不错的,稳定有保障——那时的教师还是“铁饭碗”。于是,稀里糊涂上了师范院校。
现在的我早已不是老师了,中间也换了好几个行业,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,现在已过而立之年,回想这些年来的岁月,深感蹉跎。
这个成长轨迹对于大部分人都不陌生。
“你的梦想是什么?”“考什么大学?什么专业?”大学数学生刚踏入高中,面对这个问题时,都是一脸茫然。大部分学生的奋斗目标肯定非常明确——考大学,考名牌大学!但是考大学的目的是什么?为什么要考大学?为什么要考名牌大学?很多学生直到高考前,还会拿着志愿填报表问老师:“我该选择什么学校、什么专业?”很多学生高中学习非常努力,但是上大学后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,找不到努力学习的方向与动力。
2014年9月,国家发布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”,高考新政策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。这意味着,学生从高一起,就要对自己的兴趣、对未来要报考的学校、专业和生涯规划有更为清晰的目标。
以前,很多学生在高考分数公布当天才去考虑报考什么专业,选择什么职业,这导致很多报错专业、入错行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职业幸福,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学生掌握多少知识,而是通过知识传授提升学生生活的能力。生涯规划,其解决的就是人们将来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的问题。
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,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,就定下具体明确的职业方向,而是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,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,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、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,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有的放矢,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,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。
怎么帮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?
生涯规划从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了,在小学阶段通过参观企业、单位、机构等方式去初步了解各种职业,可以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做一次。
到了初中,一个是家长引导孩子更广泛的了解职业,第二个是孩子要学会初步了解自己的一些特征,第三是学校可以增加规划的课程。
高中以后,应该深入了解这些职业,比如银行,分很多岗位,有在柜台的,做信贷的,做大客户的,管理的,等等,不同的岗位是干什么。比如企业,企业有好多类别,商贸、IT、广告等等,可以按类别整理这些职业,老师们应该通过课程告诉他们。比如,当记者具体要做些什么,当编辑又要做什么,也许学生们以为记者是一个很舒服的工作,但不一定知道记者的艰辛。
高中阶段,还应该更进一步的了解自我,在高二甚至高一,就需要把你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和你自己的擅长做匹配,做职业定位。
我们现在都知道项目式学习、任务学习、问题驱动式学习或许会是未来教学模式的主流趋势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“以终为始”的思想,先定目标,以目标为导向,搜集线索,设定起点,规划路线,循序前进。其实,人生何尝不就是一个“项目”?